騎行健身?小心誤入“雷區”
《本草綱目》前奏一響,誰的DNA動了?
今年4月以來,伴隨著劉畊宏毽子操的出圈,一股全民健身潮刮遍大江南北。而要說時下健身運動的新風尚,就不得不提自行車騎行。某社交平臺上,“騎行”、“公路車”等相關話題的瀏覽量輕松突破數十億。
● ●●
“入坑”的騎友越來越多,關于騎行的討論也越來越火熱。
騎行運動看似簡單,但如果準備不夠充分,也會產生很多安全性問題。
新手騎友最容易踩的“坑”都有哪些?如何避免這些誤區?一起來看看吧!
誤區一:騎行姿勢越低越好
有些車友為了追求更快的騎行速度,選擇將座墊調高車把調低,壓低身體騎行,這種姿勢身體重心太靠前。
有些騎友在騎行過程中則出現了胳膊直挺、肘部鎖緊、手腕壓死、塌腰挺肚子等錯誤姿勢,不僅不舒服還很容易出現意外。
正確的騎行姿勢是身體稍前傾,兩臂伸直,腹部收緊,采用腹式呼吸方法,兩腿和車的橫梁平行,膝、髖關節保持協調。
● ●●
誤區二:騎行強度越大越好
騎得越快、騎得越久,就能進步更快、運動效果更好嗎?并非如此。相反,過度騎行會導致脫力運動過量,損害身體免疫功能,影響自身的健康。
建議初學者找到合適自己的頻率后再循序漸進增強運動量。
普通人每分鐘的蹬踏頻率在60-80次左右,每次騎行至少要有20分鐘的高頻率、低速度,即多滑行少用力的熱身,身體微微出汗即可。
● ●●
誤區三:騎車就是腳往下踩
很多初學者認為,騎自行車就是腳往下踩,車輪轉起來就行。
其實,正確的蹬踏應該包括踩、拉、提、推4個連貫的動作。腳掌先向下踩,小腿再向后收縮回拉,再向上提,最后往前推,完成一周蹬踏。
如此有節奏地蹬踏,不僅節省力氣還能夠提高速度。
● ●●
誤區四:忽略騎行裝備的選擇
騎行最重要的裝備莫過于選擇適合自己的自行車。
一般來說,喜歡長距離休閑騎行,不追求速度感的騎友,可以選擇山地車,車沉、車胎寬,緩震效果好;喜歡輕快感或者想參加騎行比賽的騎友,可以選擇公路車,速度快、重量輕。
● ●●
“好馬配好鞍”,選擇適合自己的自行車后還需正確選擇輪胎,才能最大程度發揮效用。
基于山地車、公路車的不同騎行風格,正新輪胎推出兩款輕量化產品——正新山地胎C-FT1 FOXTRAIL、公路車胎ENERGIA C3045。外胎使用120TPI高密度襯線、內胎采用進口丁基膠,在實現輕量化的同時保持舒適路感和防刺耐磨守護。
此外,為了安全騎行在出發前檢查佩戴好頭盔、騎行手套,仔細檢查車輛的剎車、照明、輪胎壓等也是很有必要的。
● ●●
穿上緊身防護服、戴上頭盔墨鏡、跨上專業自行車,感受風吹臉龐的愜意,去湖邊追趕日落,到環城綠道放飛自我,在老市區感受流連煙火氣息——比起居家健身,戶外運動無可比擬的自由給后疫情時代的我們帶來了更多關于“生活”的實感。
享受騎行樂趣的同時,騎行技巧和騎行安全也不能忽視。
周末到了,繼續和正新輪胎一起快樂騎行吧!
在上一期文章
《世界自行車日 |
正新輪胎攜全球經銷商陪你共度騎妙時光》
靚麗騎行照活動中
恭喜
@J、zy。 ? @漢容
獲得正新輪胎提供的
騎行手套+正新斜挎包 一份
請以上兩位幸運用戶于3天內在本條推文下面留言
“姓名+手機號+地址”
(關于個人信息的留言不會被公開,請勿擔心隱私泄露)
*備注說明:
本文部分圖片素材來源于unsplash授權,若有侵權,請及時聯系我司進行刪除;其余圖片來源于正新輪胎,未取得正新公司授權的情況下,不得用作其他商業用途或轉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