徐工故事會②
“蓬頭垢面,衣衫襤褸。”
這是王民對1992年德國慕尼黑寶馬展上的徐工的總結。
第一次參加展會
“我們徐工是中國第一家參加國際工程機械展會的企業(yè)。1992年第一次參展時,沒有展臺,只有一個15平方米的小單間。那個時候也沒有實物展品,只把圖片掛在墻上,擺幾把椅子,非常寒磣。”
作為徐工最早參加德國寶馬展成員之一,徐工進出口公司歐洲部部長張晶明這樣描述第一次參展情況。
1992年,徐工首次參加德國慕尼黑寶馬展
一墻之隔,美系、歐系、日系,國際巨頭們擺出浩浩蕩蕩的陣勢,昭示著絕對強者的力量。
仿佛一群“泰坦”中間,坐了個“嬰兒”。
尋根溯源,徐工的國際化戰(zhàn)略可以追溯到上個世紀70年代的第一次壓路機“援外”,在沒有自營出口權的情況下,徐工產品的足跡仍遍布亞非拉和東歐20余個國家,并創(chuàng)造了國產工程機械最早走出國門的歷史記錄。
第一次打入發(fā)達國家
1992年,拿到自營出口權的徐工,成為行業(yè)首家取得自營出口權的企業(yè)。同年,德國慕尼黑寶馬展上空首次揚起了五星紅旗,拉開了徐工國際化序幕。
1992年,德國慕尼黑寶馬展
可榮光先河的背后,哪有什么鮮花坦途。經歷了慕尼黑寶馬展的門可羅雀,徐工很快又被潑了“第二盆冷水”。
90年代中期,兩臺16噸汽車起重機出口美國,這是徐工產品第一次打入發(fā)達國家市場,企業(yè)上下懷揣著欣喜和期盼,舉行了盛大的發(fā)車儀式。
“嫁女兒”一般。
然而50多天后的大洋彼岸,等來的卻是客戶的憤然拒收。
海風、海水侵襲之后的汽車起重機,早已沒了意氣風發(fā)的模樣:噴漆的表面,甚至電鍍的油缸、螺栓,都銹跡斑斑。
我們珍貴的“女兒”,成了客戶口中的“二手貨”。
然而被克服的困難,便是勝利的契機。
面對困境,唯有逆水行舟。
撕開國際市場的“口子”
痛定思痛的大反思后,徐工嚴格以國際標準為準繩,所有主導產品均通過歐盟CE認證、美國SAE標準和俄羅斯Gost認證,并成為了中國工程機械企業(yè)中第一家獲得西歐國家上牌驗證的廠商。
百臺壓路機出口美國,拿下行業(yè)批量出口高端市場第一單。
1995年,100臺CA25振動壓路機批量出口美國
48.42億元的委內瑞拉V58項目,拿下中國工程機械出口最大單。
2011年,徐工總價值48.42億元設備出口委內瑞拉
2億歐元的海外項目,拿下中國大型成套礦業(yè)裝備出口最大單。
2017年,徐工大型礦業(yè)成套設備發(fā)車儀式
徐工用多個“前無古人”的記錄,將被巨頭占據、密不透風的國際市場,撕開了一道口子。
拯救德國領軍企業(yè)施維英,用三年的時間使其扭虧為盈,這是徐工“大布局、大協同、大價值”的全球產業(yè)發(fā)展機制的力量。
海外市場的“東方巨人”
巴西制造基地成功下線,作為中國制造“走出去”的新名片,躋身當地三大工程機械主流品牌之一。“徐工集團在巴西做得很好,你們要爭取更好!”時至今日,李克強總理的贊揚猶在耳邊。
2014年,徐工首個海外全資生產基地——徐工巴西制造基地竣工投產
出口貿易、海外建廠、跨國并購、全球研發(fā)四位一體,徐工用5大研發(fā)基地、15個海外制造基地和KD工廠,以及2000余個服務終端、40個海外大型備件中心,將觸角伸出國門,牢牢的扎根海外,繁衍生息。
從“三外并舉”到“三步走”,徐工的步伐,越來越大,越來越穩(wěn),也越來越堅定。
2000平米的展場,6大門類、16套成套化創(chuàng)新機械設備鱗次櫛比,移動互聯、智能化無人操控高端技術牢牢掌控了客戶注意力。
2019年,徐工軍團亮相德國慕尼黑寶馬展
這是2019年慕尼黑寶馬展上的徐工。
徐工用27年的時間,迎來了一場華麗轉身。
當年的“嬰兒”,終化身“東方巨人”!
注明:本文章來源于互聯網,如侵權請聯系客服刪除! WICEE 2022西部成都工程機械展 官方網站-中國西部成都國際工程機械展覽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