徐工裝載機械故事會之二:寧掉十斤肉,也要拿下柴油機!
時間追溯到上世紀七十年代初,在全國以農業為基礎、工業為主導,大力發展國民經濟總方針的指引下,徐州地區制定了大力發展農業的戰略規劃,進一步擴大水稻種植面積,旱改水的實施,讓本就稀少的排灌機械,更加一機難求。經過縝密思考和部署,徐州地委決定由徐州地區拖拉機修配廠(徐州裝載機廠前身)承擔S195型柴油機試制任務。
七十年代工廠大門
此時,正值文革高潮期,在軍代表大力支持下,剛剛恢復生產的工廠仍像無頭的蒼蠅,努力地尋找著前進的方向。
任務接還是不接?接了又怎么干?資金匱乏、設備落后、技術薄弱、技能不足……新型柴油機試制對于工廠來說是產業結構的重大調整,也是生產任務的重大轉移,對于一個一直從事修修配配的作坊式工廠來講,不是一般的困難。
“時任廠革委會主任、黨委書記殷延華既興奮又惆悵,看著滿滿一會議室的企業骨干,心一橫,這任務必須接,“同志們,這是黨交給我們的重要任務,也是保障徐州地區農業學大寨取得圓滿成果的關鍵產品,我們一定得干好,向黨和人民交上一份滿意答卷。”
歷經磨礪的職工們,鍛造了不畏艱險、吃苦耐勞、永不服輸、百折不撓的韌勁和精神,全廠上下迅速發起了“寧掉十斤肉,也要拿下柴油機”的攻關行動,面對夏天無風扇、冬天無暖氣、設備老破舊的現狀,職工們沒有向困難低頭,而是選擇吃住在工廠,渴了喝涼水,餓了吃干糧,困了就在墻邊的稻草堆上和衣而睡,醒來再接著干。
請輸入圖注 七十年代工廠機加工生產場景
就這樣,全廠職工在技術專家帶領下,一邊改造老舊設備,一邊設計建造生產線,一邊自主攻克技術難點,一邊學習生產制造技能,人人忙得不亦樂乎,終于完成了192臺專機的改造、6條生產線的建設,實現了S195型柴油機當年成功試制并量產700臺的驚人戰績。
七十年代工廠生產的S195型柴油機
““那一年年關,廠領導班子頂住壓力,冒著社會上對‘獎金掛帥、物質刺激’的批判風險,給每一位職工發了一個豬頭,一個茶杯,兩塊錢,職工們戲稱為‘一杯零兩塊’,極大地鼓起了職工們的生產積極性。”時任黨委副書記劉振江后來回憶說。”
70年代工人學習黨報黨刊,強化思想政治教育
從1970年至1974年,共生產柴油機21700臺,大力支援了徐州及周邊的農業發展,也填補了蘇北地區無柴油機制造的空白。柴油機成功上馬,讓工廠聲名遠播,也獲得了江蘇省諸多質量、產品獎項,《人民日報》《中央廣播電臺》《中國農業機械》雜志等多家國家級媒體爭相報道,一時間,工廠成為了蘇北一顆耀眼的明星。
七十年代工廠產品實現突破宣傳場景
“寧掉十斤肉,也要拿下柴油機”的艱苦奮斗精神,至今仍在徐工人身上得到傳承和弘揚,助力徐工裝載機械從無到有,從小到大,從弱到強,以敢為天下先的創新創業精神,成功研制出一臺臺中國首臺套、全球首臺套的高端產品,也激勵著一代代徐工人以不服輸、不認命的追求,練就敢打硬仗、能打勝仗的過硬本領,以高質量發展加快沖刺珠峰登頂偉大目標!
(本文來自:徐工裝載機械)
責任編輯:Yaodl
注明:本文章來源于互聯網,如侵權請聯系客服刪除! WICEE 2022西部成都工程機械展 官方網站-中國西部成都國際工程機械展覽會